文章详情

便携式动平衡测量仪评论:阶梯电价听证之困 要害仍在行业垄断(咨询电话021-56479693)

日期:2025-04-30 18:42
浏览次数:614
摘要:
昨日,阶梯电价听证会如期举行,4月底广东省物价局公布阶梯电价两套听证方案以来的全民争论,在昨日下午的听证会上不出意料地得以延续。*主要的争议焦点有二,其一为首档电量的执行标准,普遍反映定得过低、太僵化,难以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;其二则是电力公司的成本问题。

在电力行业改革长期阻滞不前的困境中,电价“听证”成为“听涨”几乎在劫难逃。公众在此间已全然丧失议题设定能力和空间,只能被动跟随物价部门与供电企业抛出的涨价方案,在涨多还是涨少的狭小空间里尽力争取。

正式的听证代表与普通市民,在首档电量的执行标准上,已经列举出不少理由,每一条理由身后,都是*真切的民生现状,冬夏季节于南方城市而言,无法回避的供暖与消夏需求,如果在阶梯电价的方案中无法得到实现,直接影响的,便是从一开始就宣示的所谓“大部分基础用电需求保持不变”的承诺。既然阶梯电价需要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,需要因地制宜给出具体方案,广东出台的草案没有道理不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切实生活需求。

围绕包括首档电量具体度数在内的诸多细节议题,人们所较真的,都是*实在不过的生活需求。而在这些被既定备选方案牵着走的细琐争议中,*容易被忽略和放过的,则可能还有更为根本的议题,即电力成本的监审与核算,乃至电力(尤其是供电)企业的长期垄断。

阶梯累进式电价方案,从一开始就被贴上倡导节约能源的标签,但一个不容跳过的环节在于,能源的节约与否,从来就不仅是用电者一方。发电、供电企业的成本,是远大于用户消耗的、*有可能力倡节约的方面。而现实的情况却是,成本上涨的压力几乎完全倚靠消费者承担,对电力企业的成本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,往往都避而不谈。电企还有多少成本虚空的成分可资挤压?起码现在给出的再模糊不过的成本核算,已然无法给阶梯电价背后的“听涨”提供充足的依据。况且,一边用阶梯电价强制用户不顾生活*低要求的变态节约,一边却是电力企业毫无节制地对资源和产能的无序扩张,金沙江流域的发电项目乱局,便是*新的指证。

近日,聚焦山东魏桥集团自办电厂、自开电网的实践,引来密集关注。民营企业在国有垄断电力的夹缝中艰难成长,各方掣肘之下竟可以轻松实现比国有电企便宜1/3的电价,让居民受惠。活脱脱的现实刺激,让人们真切地看到市场的力量———“它说明即便烧着一样贵的煤炭、用着低效率的机组,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比国企更低的电价,我们本可以支出更少的电费”。

媒体报道中的“魏桥模式”,其电价之所以便宜,*主要的一条便是自我成本的压缩。民营电厂员工待遇远低于国有垄断企业,让人们显而易见地发现,发电和供电的成本,大有降下来的空间。有发改委官员昨日对此作出回应称,民营企业电价便宜,原因在于忽视环保、不承担社会责任。但对该官员列出的所谓“社会责任”进行统计,每度电里单价都以分(甚至零点几分)计算的“社会责任”总共也没超过一毛,但电价却实实在在比民企高出几毛,其间是否便是传说中那可以压下来的垄断虚耗?

颇为应景出现的“魏桥模式”,让人们用*直接的事实看到,供电企业垄断之下,电力成本压不下来的实质究竟在哪。不放开竞争,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,消费者在其中的话语权便永远不会被真正重视,号称全民的企业,全民迟迟见不到共享的利益,却没完没了地承受共担(甚至独力支撑)风险与成本,这便是垄断之大恶。没有丝毫理由再为停滞不前的电企垄断(尤其是供电垄断)辩解,给人们选择权,便是*直接、*有效的方式。

先行破除电力垄断,彻底清理和核算电力成本,之后才有用户阶梯电价方案诸项讨论的合理性与可能性。“新36条”颁行几年,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却迟迟不见动静,以往部门立法所带来的制度性阻力需要被整体清理。不妨就从电价出发,放开竞争,破除垄断,同时也把选择权真正还给国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