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低压开关柜通电试验台电企高层称发改委管不住煤价 煤电博弈陷入胶着
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12月23日中午12点,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初步汇总了1.998亿吨,不足发改委要求的2011年国内跨省煤炭总衔接量的22%。
价格成了影响双方谈判进展的重要障碍,一位参与重点煤合同谈判的煤炭行业人士称:“只要价格是可以协商的,合同就不会‘难产’。”
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,发改委的“限价令”是他们的挡箭牌,接受本报采访的电力企业均表示,会按照发改委定下的价格与煤炭企业签订协议。
鉴于合同汇总工作进展过慢,近日,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下发《关于加快2011年煤炭产需衔接进度做好合同网上汇总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部门“严格按照要求签订年度合同,确保煤炭产需衔接工作如期结束”。
进展缓慢
发改委在12月6日就下发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合同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,留了25天给煤电企业谈判签订合同,这跟往年情况类似。
《通知》要求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合同签订和录入网络系统的,不再衔接落实运力。运力是落实煤炭交易合同的重要保障,在当前煤炭运输还存在瓶颈的情况下,产运需衔接会往往也被称为运力分配会。运力分配成为国家发改委促成煤电企业加快合同签订的重要手段。
2011年跨省区煤炭总运量为9.32亿吨,其中有7.69亿吨为重点煤。按照目前已签订1.998亿吨来计算,不足总运量的22%。也就是说,剩余的一周,煤电双方需要签订超过7亿吨的合同。
对此,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认为,大量合同在*后几天签订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,并无特别之处。主要原因是各个地方政府要平衡省内外的煤炭供应。
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介绍,多数合同虽然还没有*终签订,但现在大部分合同双方已经接洽好了,就等待企业领导的批准。
不过,在电力企业看来情况却不太一样。问及明年重点煤合同谈判情况,华能集团有关人士表示:“很不理想,签订的不多。”而国电集团燃料管理部副主任张圣集也告诉本报,目前国电集团还没有开始签订。